2001年, 第19卷, 第0104期 刊出日期:2001-04-10
  

  • 全选
    |
    农业
  • 贾大明
    . 2001, 19(0104):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我们步入新的千年 ,面对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与社会发展壮丽蓝图的时候 ,回顾上个世纪后50年中 ,我国“三农”问题走过的曲折而不平坦的道路 ,令人感慨万千 ;其中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后的20年 ,由于政策对头、农民努力、老天帮忙 ,我国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亿万农民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对我国结束农副产品短缺时代作出了巨大贡献。
  • 戴小枫
    . 2001, 19(0104):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加入WTO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广泛的影响 ,本文着重分析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一、加入世贸组织(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冲击与挑战.
  • 张叶
    . 2001, 19(0104):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农业产业化经营旨在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近年各地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但由于技术的、自然的 ,特别是体制的原因 ,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经营机理入手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一、运行机制与条件农业产业化经营有3种主要模式 :(1)专业市场 +农户 ,称之为模式1;(2)“龙头”企业 +农户或“龙头”企业 +中介组织 +农户 ,称之为模式2;(3)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 ,称之为模式3。下面我们对上述3种模式的运行机制作些分析。模式1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期阶段的运行模式。其运行机制是 :以专业市场引导农户的生产计划。专业市场的这一作用是由其功能所决定的。
  • 姜会飞;廖树华;温德永
    . 2001, 19(0104):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农业生产大多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栽培植物和牲畜的生长发育受到自然环境条件(气候、土壤等)的影响和制约。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不稳定的因素 ,植被与土壤类型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气候的类型和变化。因土壤分布的自然地理规律性 ,就呈现出明显的生物气候带规律性。从全球范围来看 ,气候、土壤类型和自然植被等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农业自然资源分布的这种地带性 ,使农事活动呈现出波动性和周期性 ,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的时空对应性和互补性。以棉花生产为例 ,按纬度和收花期可将世界植棉区分为中带、南带和北带(见表1)。
  • 王生凤;武夷山
    . 2001, 19(0104):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也是妇女人口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 ,在不少农村地区 ,妇女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支撑着农村经济的半边天甚至大半边天。但是 ,迄今她们并没有获得与男性农民同样的教育培训、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机会。所以 ,加强面向妇女的农业推广和信息咨询工作十分必要。一、在甘肃省靖远县的调查研究前不久 ,笔者在甘肃省靖远县的4个乡进行了调查研究。
  • 科学哲理
  • 王其藩;杨文斌
    . 2001, 19(0104):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创造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1.创造对当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亚当·斯密在其划时代的巨著《国富论》中就已揭示了财富增长的途径———分工。现代经济学家也充分肯定了这一点 ,指出“社会分工”的深化是实现国民财富增长的有效手段[1]。“社会分工”的深化或者说出现新的分工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创造就是作出前所未有的事情 [2],所以新的分工可以是某一新的工种的独立 ,可以是某一新的职能的独立 ,而更重要的是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的产生并独立 ,也就是说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1, 19(0104):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10月21日报道 :现在的一张DVD光盘 ,顶多只能播放两小时的节目 ,而日本的索尼公司和Pioneer公司最近展示了第一个1次可播放8小时电视的可擦光盘。这种光盘使用的是密集聚焦的蓝色激光 ,短的光波波长可使更多的信息储存在光盘中 ,信息量高达22吉比特 ,而现有DVD只能储存4.7吉比特。
  • 科学哲理
  • 李醒民
    . 2001, 19(0104):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20世纪已经悄然逝去。但是 ,20世纪产生的人类伟人爱因斯坦却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 ,其深邃的思想将在21世纪继续熠熠生辉。爱因斯坦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爱因斯坦是光耀千秋的科学巨星 ,是物理学革命的先锋和主将 ,是现代科学的巨擘。在科学史上 ,能与之媲美的恐怕只有牛顿一个。在20世纪的科学交响乐中 ,爱因斯坦谱写了一串又一串美妙的音符 ,奏响了思想领域里最高的音乐神韵。2.1905年 ,是爱因斯坦的“幸运年”。是年 ,晴空响霹雳 ,平地一声雷———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年鉴》17卷发表了著名的“三合一”论文 ,全面打开了物理学革命的新局面。
  • 科研管理
  • 刘明
    . 2001, 19(0104):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是学术人的自身道德 ,另一个是学术工作机制。与亿万中下层民众相比 ,学术人总是接受了更多的教育 ,生存状况总是要稍好一些 ,而且民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立德、立言的希望 ,学术人理应具备高于普通民众的道德操守。我们暂且不论学术人是否有责任攀登“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至上境界 ,但学术人总应当有起码的自尊、自爱、自律 ,不作伪、不剽窃、不损人利己等 ,可以在当前迷信权力、迷信金钱的世风下坚守道德底线。遗憾的是 ,当前要作到这一点 ,也已经相当困难。情况之所以如此艰险 ,学术工作制度乃重要原因之一。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1, 19(0104):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7月29日报道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最近说 ,蜜蜂娴熟而平稳的降落技术可能成为控制无人驾驶飞机和间谍飞机着陆的理想方法 ,因为蜜蜂着陆从来不需要跑道。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MandvamSrinivasan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 ,观察了6只蜜蜂在一个平坦的表面上进行100多次着陆时的飞行路线和姿态。他们发现 ,蜜蜂降陆时的飞行速度总是和它们的飞行高度成正比 ,越接近着陆点 ,飞行速度就越慢 ;到达着陆点时 ,速度接近于零 ,因此蜜蜂降落不需要跑道。经研究发现 ,蜜蜂身上有一种类似“自动驾驶”系统的精巧器官 ,能根据飞行高度和地形图像“自动”调整飞行速度。
  • 科研管理
  • 周进;姚启和
    . 2001, 19(0104):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 ,无论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都要求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更要求大学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层次理科人才。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加强理科建设。没有高水平的理科 ,就难以完成培养高层次理科人才和出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的任务。大学建设高水平理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依据对理工科大学理科院系的实地观察和了解 ,经分析后认为 ,在影响高水平理科建设的众多因素中 ,理科学术评价标准不规范 ,是影响理工科大学理科发展的基础性和本质性的因素。
  • 肖峰
    . 2001, 19(0104):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ST(The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可译为“技术的社会形成”或“技术的社会塑造” ,80年代在欧美兴起 ,并逐渐成为一种颇有影响力的“技术的社会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又被称为新技术社会学。对于技术与社会关系 ,SST的视角侧重于研究社会对技术发展的影响。在英国和欧洲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 ,SST几乎成了一种正统的学说。在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中 ,SST被认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它对于解释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更开阔的思路。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是SST的理论生长点。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1, 19(0104):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10月21日报道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一家航空航天开发公司“微型飞机公司”2000年10月中旬成功地试验了一种直径只有23厘米、重量才1.4公斤的间谍飞机。它可以飞到敌人防线的后方监视敌方的行动 ,也可以在建筑物内飞来飞去帮助警察寻找劫持人质的罪犯。这种飞机的动力是外面包有保护套的螺旋桨 ,螺旋桨叶片以一定角度倾斜 ,以便产生无扰动的气流。小飞机的螺旋桨由小型的两冲程发动机驱动 ,为起飞提供足够的升力 ,也能为飞机的盘旋和来回飞行提供动力。它只要携带200克燃料就能飞行约1小时。平时 ,士兵可以把这种小而轻的侦察飞机背在肩上。
  • 科研管理
  • 范柏乃;江毅
    . 2001, 19(0104):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风险投资体系主要由4类主体构成 :风险资本供给者(投资者)、风险投资组织、中介机构和风险资本需求者(风险企业)。风险投资组织是风险投资体系的核心 ,是风险资本从投资者流向风险企业的金融中介。在风险投资市场上 ,一面是寻求高回报、甘冒高风险的风险资本 ,另一面是具有巨大增长潜力、渴望得到风险资本帮助的投资机会。风险投资组织的关键作用是 :寻找和筹集风险资本 ,发现和遴选投资机会 ,创造和安排风险资本与投资机会的有效结合。由于风险投资组织在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风险投资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就显得特别重要。
  • 工程技术
  • 李安民
    . 2001, 19(0104):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我国一条特殊的大河 ,是西北和北方地区可靠的重要水源 ,因其携带泥沙量巨大、严重的凌汛和灾难性的旱涝而成为世界最难治理的江河 ;加之90年代以来黄河进入少水期形成下游的每年长时间的径流断流 ,给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造成严重水荒 ,且有变为内陆河之虑 ,已成为明显影响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合理利用现有的黄河有限水资源、提高对黄河水的利用率、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凌汛对沿河地区的破坏等问题 ,提出引黄入渭分流工程的综合治理设想。一、黄河的特征1.黄河河道特征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
  • 张泉
    . 2001, 19(0104):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水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础。大量的数据事实表明 ,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和华北地区 ,解决缺水问题已是当务之急。为此 ,一些专家学者围绕“水”提出了节水(如滴灌)、调水(如南水北调)甚至空中运水(如人工增雨)等好的建议。笔者认为 ,《科技导报》2000年第6期发表的《“借渭通黄” ,节水治淤》一文 ,确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所谓“借渭通黄”工程 ,主要是打通西秦岭构造对黄河水的阻挡 ,在黄河上游西倾山和鸟鼠山筑坝引黄河水入渭河 ,借渭河通道引黄河水由潼关进入黄河下游。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 ,结合黄河中上游引水固沙、小流域治理和下游河道疏浚加固等工程措施 ,实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新黄河治理方案。
  • 资源环境
  • 许炯心
    . 2001, 19(0104):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 ,黄土高原以退耕还林(草)为重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出现了热气腾腾的局面。最近 ,我们到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和青海5省区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考察 ,深感必须确立水土保持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 ,加快生态建设的步伐 ,为西部大开发打好基础。为了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一贯遵循的原则 ,也是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解决的中心问题。在现实中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常常是矛盾的。
  • 郭占成;谢裕生;许志宏
    . 2001, 19(0104):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96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中指出 ,要在工业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上确立3个转变 :在污染防治基本战略上 ,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 ;在污染排放控制上 ,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相结合 ;在污染治理方式上 ,由重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1998年 ,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东京宣言 ,要求工业发达国家到2010年CO 2 减排6%。我国是世界煤炭能源消耗的主要国家之一 ,国际上要求我国减少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1, 19(0104):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11月11日报道 :一组英国科学家在分析了哈勃空间望远镜太阳能电池板的损坏情况后说 ,空间细小的尘埃粒子比大块的空间碎片给卫星造成的危险更大。大多数空间碎片甚至只有几厘米大的 ,均受到美国空军的跟踪监视 ,并通过地面控制改变飞行轨道 ,使受威胁的卫星或飞船避免被空间碎片撞击。但只有几微米大的空间尘埃则很难跟踪 ,因此它们对卫星或飞船的撞击很难避免。在得克萨斯加尔维斯顿举行的超高速撞击专题讨论会上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和奥彭大学的科学家说 ,只有几微米大的空间粒子对卫星的威胁是非常严重的。
  • 刘先曙
    . 2001, 19(0104):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8月26日报道 :加利福尼亚圣克拉拉“黄金时代”喷气式发动机公司研制了一种称为SoloTrek(意思是单独行军)的单人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可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飞行 ,只用一只汽油箱就能飞行250公里。飞行器可以用两台有保护外壳的螺旋桨进行垂直起飞和降落 ,飞行员直立在飞行器中通过手动控制和移动身体重心就可控制飞行状态。两台螺旋桨既提供升力 ,也能提供推进力。一旦飞行器起飞 ,飞行员就能使螺旋桨作俯仰运动 ,使飞行器向前飞行。美国航空航天局对这种飞行器很感兴趣 ,正在为这一项目提供技术支援 ,包括进行计算机模拟 ,并准备对这种飞行器进行风洞试验 ,以考验其飞行能力。
  • 资源环境
  • 胡继高
    . 2001, 19(0104):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历史悠久 ,文物丰富 ,地上、地下蕴藏着大量文物。这些文物带着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多方面的信息。近几十年来 ,愈来愈多的文物不断被发现 ,文物濒临损毁的难题日益增多。有相当数量的一批状态危急 ,即将毁灭或残损严重甚至形存实亡的国宝级文物 ,需要紧急抢救。其中有很多是目前国际文物保护科技界无法解决的尖端问题。以笔者亲身经历的抢救任务来说 ,就有 :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起甲病害的救治 ;出土《孙子兵法》及东吴10余万枚糟朽饱水竹简的脱水加固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饱水漆器的保护 ;秦始皇陵兵马俑脱落彩绘的复位 ;战国酥脆竹席弹性的恢复 ;法门寺唐代酥朽丝织品柔韧性的恢复 ,等等。
  • 区域开发
  • 刘宗超;黄顺基;于法稳
    . 2001, 19(0104):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西部开发要根据生态适宜度进行区域限定自从西部开发战略提出以后 ,西部开发的范围似乎已从10个省扩展到19个省 ,甚至中部偏东的一些省份 ,也要往西部靠。我们认为西部开发要限定区域。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应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和内蒙西北7省区以及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5省区。这样限定的西部地区总人口3.3亿 ;面积678.5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面积的70 %。其中西北7省区人口9412万、面积542.7万平方公里 ;西南5省区人口2.4亿、面积135.8万平方公里。
  • 朱成章
    . 2001, 19(0104):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制定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后 ,有关部门都在研究加快西部水电开发 ,大家都认为能源资源特别是水能资源是西部地区的重要资源优势 ,西电东送对加快西部开发有重要意义 ,要研究解决当前西电东送存在的问题 ,建立通过电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机制 ,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 ,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有专家提出 ,要在满足西部地区对电力需求的前提下 ,扩大西电东送的规模。这些意见和建议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要加快西部水电开发 ,需要认真研究以下问题。一、要总结我国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我国在1979年就编制了“十大水电基地的设想方案”。
  • 李延敏;李嘉瑞
    . 2001, 19(0104):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发展果树是西北地区改善环境与保持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标之一。自然条件与人为活动已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主要是“侵蚀”现象十分严重 ,侵蚀有2种 :风蚀和水蚀。遇多风或大风天气 ,在植被稀疏、地表干燥、沙尘丰富的西北地区易引起风沙天气或沙尘暴 ,不仅导致沙化面积扩大、侵蚀良田 ,也会给华北、东北地区带来危害。西北多数地区平均降水很少 ,但季节性降雨强度却很大 ,易引起水土流失。解决侵蚀的主要手段是“种树、种草” ,但长期以来成效不大 ,原因之一是种树种草没有与农民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